PQ2020做550W!大家看到一定很惊讶吧。。。。。
没错!没有笔误!!
曾经我也不信,但最近多次接触相关的产品,参与过多次的实物测试和老化测试,我信了!特分享给大家。。。。
而且据可靠消息说已经有公司用PQ2020做500W和用PQ2625做1400W量产了。
先发点手工PCB样品的实物图片:
200W实物
MOS管用的IRF740,注意:不是大家熟悉的堆料COOLMOS哦
输入AC220V,输出DC48V,自冷式散热
主变PQ2020,谐振电感PQ2016
。。。。。。你的回复是我更新的动力。。。。。
300W实物。输入AC220V,输出DC60V
同样,主变是PQ2020,谐振电感是PQ2016
开关管是IRFP460
仍然是自冷式散热
这台样机我亲自老化烧机1小时验证过。
550W实物。输入AC220V,输出DC52V
同样是PQ2020的主变和PQ2016的谐振电感
开关管仍然是IRFP460,散热仍然是自冷。
这款样机和冰版共同参与老化2.5小时验证过。
。。。。。。你的回复是我更新的动力。。。。。
加油!
给力!
这样机做的眼花缭乱,别说看的人,调试也是需要一定水平的
pq2020做那么大功率,我想主要考虑的可能就是磁芯损耗和线圈的电阻了,为了减少线圈,频率肯定不低,频率上去了,mos不可能是硬开关的,看图片上的元件,也不知道是什么类型的,看到一个驱动变压器是磁环绕的,应该是为了减低漏感,,,,,
这样机的确做出来不容易。连PCB都是手工腐蚀的(不是打印机热转印后再腐蚀哦,是全手工的)。
频率高了,线圈的确就少了,开关电源的基本还是不变的。
MOS肯定得软开关,大家兴致高点,我把电压电流波形分享一下,看有没有人能看出一二来。。。
开关频率第7帖已经说了。
驱动是用驱动变压器驱动的,没错!
高手啊,坐等波形与电路图
波形下面已经发上来了
Fecl3腐蚀的哈!油性笔画PCB走线,牛逼!
是的,纯手工的
学习
水平低了点看不明,软开关与硬开关的电路是怎样的,有没有图。
先去找本书了解下ZVS和ZCS的定义吧
眼花缭乱的感觉~~
有时间去你看看波形
下面已经把波形贴出来了哦
大力支持!
司令不愧是司令!新手表示看的压力山大。
此贴已被推荐到本版置顶头条及elecinfo首页头条,期待J版的更新及更多经常精彩内容。
什么拓扑?工作频率呢?
拓扑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名字。
上面图中的:
200W开关频率100KHZ,
300W开关频率170KHZ,
550W开关频率350KHZ
可否贴一下图我们看看? 是谐振形式的吧
想看波形、想看原理图就看大家讨论的热情了。。。大家给力就公布电压电流波形和原理图。
起码之前我是怀疑过,难道大家都不曾怀疑,都没有问题?
先贴一张吧 我看看谐振电感的电流波形,你发出来大家才有激情讨论 呵呵 别卖关子吊胃口了
看帖要回帖,大家讨论到100帖公布电压电流波形,(不包括灌水),看大家回帖的热情吧。
有疑问有怀疑就提出来吧,我就不相信大家都没有和我一样怀疑过,疑问过
他标称效率多高
至少是自冷的.算算也应该在96以上了.
我测试没有那么高
可能是电源没有EMI部分,功率计被干扰了,显示功率不准确,但AC SOUCE的显示基本正常。
AC SOURCE到功率计的2根线为2.5平方60CM电线,
功率计到电源插头的2根线为长150CM 14AWG的硅胶线,
电源插头到PCB输入端的2根线为约100CM长的普通双绞线,
PCB输出到电子负载的2根线为120CM长14AWG的硅胶线。
效率=60.46*5/326.8=92.5%
如果测量精确的话,损耗是24.5W
看图基本有8个左右功耗比较大的零件,
平均每个3W损耗的话,温度应该不错.
假设变压器损耗最大,假设有5W,那也是很热很热的.加个风扇应该很完美了.
线损估计就有1%左右了。
这个架构有个奇葩的特点就是变压器的损耗相对较小,把损耗都排挤均分到其他元件上去了
如果真是这个效率,效率本身并不高。至于拓扑,我觉得不太可能是前所未见的拓扑。那得J版把图贴出来,就见分晓。这个东西的特点是变压器小,但是光变压器小并不具备足够的实用价值。所以还得发掘是否还有其它优点。
油老师也来了。。。电路图还在整理中。。。
先把电流波形贴出来看看吧,起码电流波形目前应该算比较“新颖”的了。。。。
感觉就是谐振模式的,半桥拓扑的电磁炉也是这样的电流波形
电磁炉的没测过。
和LLC对比最大的区别是过零的地方
开环LLC就是这种波形,不变频,始终工作在谐振频率。 估计是两级的,前级PFC稳压,后级开环LLC。
看图,没有PFC,直接交流输入,闭环稳压的。开环的ZVS+ZCS早就有了
借用THL的發表應該是類似架構,三角波PWM控制架構。
这个类似上个世纪60年代“半导体收音机”中功放电路的推挽电路,不同的是推挽管串联电感,输出加了LC谐振选频电路。
世外高人啊,牛逼,能做成这样,奇思妙想。神人也!!!
佩服啊,今天又学了一招。
有点断续了吧,要是临界点效率还能提高一点。。有一说一了
这个波形很像LLC的波形,应该是谐振类的拓扑。
没有MOS的波形对比,这个看上去很像LLC电流波形
你发个LLC的波形上来对比下零点处就知道了
仔细看一下,LLC电流还真不是这样
LLC那种不是ZCS的吧
是的,LLC只有ZVS,关断时电流不是0
以前面试,问过这个问题:为什么用mos管做LLC要工作在zvs模式?而用IGBT要工作在zcs模式?相信有很多人做过LLC却不知道吧(我没有做过哈)。区别在用mos和IGBT的结构。
你这个问法有问题吧?LLC的优势是高频,没有见过用IGBT去做LLC的,也没有见过LLC工作在ZCS的
还有,这个题目,你自己的答案是什么?
今天整了个LLC的电源测了下波形
左右两边波形差别这么大,什么情况?
同时放大2个区域的波形呀
看ZOOM1,ZOOM2
上面也是2个光标,只是把范围缩得太小了,所以看起来是一条竖线了
这么高端大气上档次,还能同时放大两个不同的地方
欢迎有空过来折腾。。。
必须过去折腾一下~~
你这个离谐振点有点远了
上一个我的漏极电流波
主变EE25 谐振电感EE19加宽 38V/3.8A
我是没有做过LLC,个人分析的,不对多多指点。,区别在于mos的开关损坏比导通损坏严重一些,而IGBT存在关断时刻存在擎住效应(驱动关断过,di/dt过大会误导通IGBT)需要工作在zcs。呵呵,刚毕业那公司做电气电源IGBT用的比较多,IGBT确实工作频率不高,也是因为它的结构原因。去年听朋友说过用移相全桥可以把频率做高一点,软开关嘛。
IGBT就不适合做LLC吧,先不说IGBT的电流拖尾,LLC的频率就够IGBT折腾的了
以前听说过有人搞,没有见过。坐等用过IGBT做LLC的大师出来讲解。
开关频率很低吧,现在高频IGBT都不怎么成熟
建议使用IGBT不要超过50KHz。IGBT用于LLC谐振电路,关键的是只能工作于ZCS区域,以解决IGBT电流拖尾的问题。
大师,多讲解一点,学习学习。
还没见过用IGBT做LLC的呢
vfvru6f9
人
IGBT不适合做LLC,应做ZCS半桥!做LLC要用大MOSFET模块或者很多MOSFET并联;
MOSFET模块?给个型号看下,TO-227那种?
用过三菱300A的MOS模块, 具体型号我忘了,是用在10KW变频电源上的.
但能查到这些型号:
FM200TU-07A
FM200TU-2A
FM200TU-3A
FM400TU-07A
FM400TU-2A
FM400TU-3A
FM600TU-07A
FM600TU-2A
FM600TU-3A
也不整个原理图看看。看你这波形却是属于谐振。但是波形不是很好的那种。俗话说有图有真相。没图我发帖说我的效率100%那又怎样。还望大师上原理图
效率前面有测试图的,仔细找找看吧~~
这个波形我见过,我做射频电源就是这个波形
拓扑应该是LLC的,工作在谐振点附近。。。。
这是一个准谐振变换器,与一般谐振变换器相比,它的频率不取决于负载串联(或并联)谐振频率,变换器频率不受负载变化影响!开关管关断时刻的电流减小是由回路中电感元件保障的!功率调节仅仅变频就是了。这样的拓扑不仅带来了ZCS,而且摒弃了负载参与谐振过程,优势显著!不过我不能确认此拓扑是张先生的首创!关于控制器,非常简单,仅仅使用个双D触发器(CD4013)就可以了。主拓扑里应该还有一个馈电电感才对。固定脉宽的。09年我跟邵博士见过个10W的AC/DC验证机(AC220V,DC:5V2A),效率>97%。
补充:这个拓扑结构的关键点是开关管驱动不是方波,而是正弦波,并且该驱动的正弦波同时还是来自主回路的电流或电压反馈。这个结构最早见于电子镇流器电路里。
谐振大师出现,好好听讲了》》
设计的真不错,能做到这样不容易了。
有沒可能采用分組疊加提高輸出功率的
看看这个:
5路做的,输出功率4KW。
变压器和电感仍然是PQ2020和PQ2016
算下来一路800w,变压器也太给力了。
这个4000W每路800W的开关频率是多少?
4000W的开关频率是350K
4000W的电源,每路800W,MOS管温度多少,这样散热面积有够?怎么散热的?
就如图中的,自冷
350K的开关频率,一路200W应该没问题
开关频率不算很高
真是强大!
牛!牛!牛!
几天没有来,楼就见这么高了!超过了深圳速度!
让王工见笑了。。。
太复杂了,顶一个
太牛了!谁家的杰作!可靠性怎么样?
电焊机啊这是!
哥对那个电源不感兴趣,对那一堆设备比较感兴趣。这是土豪么
觉对的土豪啊!!!
我的设备对网友免费开放,欢迎大家来测试,来折腾和交流。。。。
管饭么?
哈哈%20替黄工总结下就是,欢迎大家来串门!~
昨天和普源的工程师一起研究了下我的最新神器,也帮他解决了一个开关电源测量的问题。。。
神器的波形看400帖
黄工的神奇真厉害!
土豪!我们做朋友吧?
干吗还顶到100.
奖肯定是你的了.
发吧.发出来大家探讨下~
看的人多,回复的人太少,大家都看不说话就没动力了
大家跟帖讨论是我更新的动力。。。
估计拓扑也很麻烦.这么多零件,要制作估计也很费劲了.
效率和LLC比,哪个好?
LLC现在有人说做到92%的,也有人说做到99%的,所以效率上真不好比。
但变压器体积上则小了好几倍了。
看起来麻烦,那是因为LLC有固话的方案了,如果你用3525做LLC,相信和这个是一样的外围多。
当然,以后这个拓扑普及了,一定会和LLC一样有一个固化的专用芯片,外围就很少了。
看不明白这个拓扑的结构
努力顶,顶到有图.再慢慢研究学习.
42帖的电流波形是这个电源的核心,能想到怎么整出这个波形来电路自然就明了了
请教个问题,LLC电路中,Lp/Lr比值跟死区有无关系?太大的话,需要把死区时间做小才能保证ZVS?
哈哈,黄主给的信号,很有诱惑!另外,对于什么拓扑结构,那你就定义黄氏拓扑结构,申请一下!哈哈
这么乱不是张工的杰作吗?
加油!
350KHz的频率,高!不知待机功耗能有多少?
没有测待机功耗,对于这个功率等级的,待机功耗似乎不重要了吧。
350K差不多
请问你是用什么材质的磁芯?
太厉害了!开眼界了!
这不是上次在群里讨论的那个吗。一睹芳容啊,等学习。
欢迎来帖里讨论。。。
是的,有幸能跟Javike版主一起测试了那款传说中的神机。
85楼的朋友说的好,此机的效率真心不是很高,只不过将变压器的损耗巧妙的转移到其他器件上面去了,将发热体均衡,有利于热设计。但这个电源的最大特点是实现了开关管的近似零电流关断(ZCS),是否是ZVS开通由于没来得及测试波形,不敢下定论。频率的变化跟负载的变化是成正比(这个跟LLC刚好相反),具体可以看看53楼的波形。
大家可以关注64楼与79楼的波形,主要看其电压波形的变化,就会知道为何变压器可以做小了……
冰版讲到了核心了,与LLC电流波形也有点不同,应该说比LLC的开关损耗还要小。
LLC就是关断损耗大;
你这个电路原边有4个管子,是不是多电平谐振?
初级2个管子呀,哪来4个?
黄工下功夫了!
黄工辛苦了!
期待大作!!!
200W用MOS管用的IRF740,注意:不是大家熟悉的堆料COOLMOS哦 现在400w,550W用开关管仍然是IRFP460。对吧
1200W依然用IRFP460,我早就做了
那你的散热器多大?
这是张老师的作品,一个电源疯子,不得不佩服。
张意平!张大师!
你这是纯手工制作啊。得花不少时间吧
服了
自冷式散热,学习了,第一次听,不知原理是怎样的,期待
不需要外加风扇散热
这贴子猛,若真如上面所述,效率没有大幅提升,要实现真正自冷也难,
自冷是指在环境40-50度时,还能长期满载输出才算数。
国内一线大厂已经有公司量产了,环温60度。
这个手工板还需要再优化,也还可以再优化。
嗯,这个已经不错了,又是手工版,按照正常设计生产,这电源效率至少94%
黄工一段时间不见就会出一款惊天大作哦,看标题着实吓了一跳
发表下我的拙见,讲得不对不要拍砖哈。
按J版说的效率92.5%,损耗的功率是22.5W,所以损耗的功耗就是用某种方法转移到别的元件上去了。
看波形开关管是在零电流开关,开关管损耗应该不大。其它好象也没看到可以转稼功耗的元件
看图上主变PQ2020,谐振电感和主变几乎差不多,应该是使用某种方法将损耗转移到谐振电感上去了。
对PCB的反面很好奇,发个反面图来看看
呵呵,我也很好奇。
J版的帖子都是精品啊
吕兄最近不忙着数钱了呀
仅仅是因为频率提高了而缩小了变压器吗?同时获得ZCS方式,但是ZVS看不出有效,那么用MOSFET是否仅仅因要满足350KH频率?ZCS本来对IGBT更有效,挺矛盾的。问题:LLC是否在800W也能达到350KHZ呢?效能该如何评价呀?
补:全电压和全负载范围情况如何?
黄工在回复我的帖子的时候回复了一句,其实大概说明了转移的方向不是电感,而是其他功率管!
功率做得真高。。。。
版主本人没搞过这么大功率的,能讲讲自冷式散热的原理吗?
有电路图吗?
搞的好乱呀,不可以打个PCB再搞吗
这个可以有
先上传个电路吧,大家分享一下,我也学习一下
坐等更新!
fly版发表下高见呀。。。
怎么没有反应了
坐待原理图
你这是在调大家胃口
原理图有,但还没整理,现在还在画这个帖子的图:
所以还是那句话:大家回帖的热情是我更新帖子的动力。。
期待名师大作。
J版好早
超级电源哦!
给力!见证新拓扑诞生!
仪器好全啊!加紧盖楼!好学习
主要的几个地方输入EMC元件输入整流桥,MOS的导通损耗,输出整流管和滤波电容输出电感的损耗能估算出来那就能大致确定变压器损耗占的比重,变压器的磁损和铜损是有多大呢,变压器绕组的因为受骨架限制不可能用太粗的线,那么只能减少匝数,减少匝数电感量下降必然会导致励磁电流的上升磁损也就要上升,看来只有一个办法增加开关频率吧。
工作模式没见过,好好优化一下应该很有钱途
研究得怎么样了。。。
只能说你是按你想象中的电路来看待的。
仔细看看200W,300W,550W里面几个主要元件的封装变化。
还有1个很重要的东西你漏了
我比较关注完全谐振不知道怎么解决体二极管的反向恢复和锁定频率
谐振频率是变化的,而且和LLC的刚好相反。
相不相反不重要,关键他是怎么控制增益的全谐振那就是一个点而不是一片区域了
问题1:LC参数确定后就确定了谐振频率,又怎么实现同时变频又同时始终保证在谐振点上(难道LC也跟着受控)
问题2:怎么实现始终在谐振点上而增益可以连续可调;(从波形上没看到有调制模式)
这个问题我也没研究明白,期待大家的讨论。
上几张不同负载的电流波形。。。
上图从上往下,波的变化是负载越来越大么?
是越来越小
上一张的TON是1.2uS左右,下一张是0.6uS,看样子是PWM模式,这2张是满载和半载?
电磁炉主回路调功波形也差不多是这样子啦------工作于谐振点上,大功率段PFM,中小功率段PWM,分段调节,,,
我也做过更有意思的,频率跟踪L-C谐振变换器,其中L为可变电感(电感量变化可以是无源的、也可以是有源控制的),这样也是整个全功率、全电压过程都在谐振点上工作。只是这样做控制系统复杂,性价比看不出很高,没去量产。
跟踪就是类似闭环或者伺服,锁相环差不多的意思吧,有个问题就是如果要100%保证刚好在谐振点,那么你让伺服系统采样比较后,向左转还是向右转?
DC/DC变换器部分总是工作于谐振点上,但是,变换器的输入电压的波动、负载的波动都会使得L-C谐振点偏移,这个点不是固定不变的;频率跟踪指的是开关频率始终跟随着变换器实时的频率点上,这样保持着Fk=Fr,获得全谐振状态。DC/DC部分不受控,需要功率调节时要么调节前级(例如PFC部分),要么自适应地改变L-C中的LC值,当然也可以实施脉冲密度调节机制(只是有效调节范围受限)。其实,达到全谐振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全谐振状态下如何实施功率调节,并且这种调节是在全电压范围和全功率范围下的,要兼顾复杂性、可靠性、经济性的平衡,这就是所谓技术创性的挑战啦!!!
从上面的原理图看,变压器次级电感与LC谐振电路是串联的。LC谐振的特点是高于谐振频率呈感性,低于谐振频率呈容性。可以想象,变压器次级也参与谐振。而次级电感在LC呈容性时(也就是较低频率时)形成新的第二谐振频率,这个谐振频率是低于LC谐振频率的,类似LLC。电路类似音箱用的分频器电路的中音分频部份,因此输出低频时输出到负载的能量比接近LC谐振频率时要小(把LC想象成选频电路)。抛砖引玉,本人拙见。
不错不错,
这个波形应该是变压器的磁芯材料和制造工艺问题导致,
PCB样品,很好很强大
知道高手是怎样炼成的了吧
期待电路上的分析。
电路正在整理中。。。。
加油……
厉害,来听下课
学习了一把。强人啊!
这应该是软开关技术吧
必须的!看电流波形是ZCS的
上个VDS&ID图
上一个半桥桥臂的电压波形和电感电流波形:
司令,这个拓扑是不是半桥?
两个谐振电容是不是并了续流二极管?
谐振周期小于开关周期的一半;
这样始终使谐振电流是断续的,
一个很老的串联谐振的DCM拓扑
是半桥,是DCM的,但只有1个谐振电容。
刚看了下,200W是2个谐振电容;300W是1个谐振电容;550W是1个谐振电容,还有1个备用的,未接入。
关键的容量不提.....俩并联也等于一个啊.
哥哥你说明白点好不.
想的头炸了都.
当然不是并联的了,2个的是桥臂的接法。1个的是没有上臂。
这种接法相当于是并联
再上一个次级二极管波波
再来一张负载减小时的电压电流波形:
看样子ton也小了
被你看出来啦。。。。
支持J版 坐等发更多干货 加油!~~
高低頻看起來切換損耗區域並沒有改變,利用圈比控制在DCM(左半邊),負載大頻率高是半橋自激驅動(494那種)??
泰克的示波器有个坑爹的问题就是波形重叠时会把其中一个波形消隐掉,
所以电流和电压的波形没有放在同一零点位置。
感謝指正。請問主線路架構是否如下圖:
線路架構大亂猜。
这是推挽,不是半桥
嗯,还是推挽的
你这就是个电子变压器吧,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哦
弱弱一问,这是什么结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菜鸟连这个也看不懂了
这是推挽的开关电源,推挽性变换器与半桥变换器是典型的逆变整流型变换器。在推挽形变换器中变压器带有中间抽头,两个开关管交替导通。
不是这样的,看前面的原理图,应该是谐振电路在变压器次级,而不是LLC电源的初级。
有点道理
这其实是“推挽电路”并非半桥,电源正极是接在变压器中点的。
很显然,在谐振电容中加了限幅二极管。
试着分析一下,说的不对前辈请指教,我觉得这个电路的关键就是两个钳位二极管,这两个二极管的钳位保证电流关断时保持在零电流,另外一个管子开通前电流不会换向,来保持零电流状态,电路中的LC定下后电流的谐振频率就定下来了,只要保证工作频率高于谐振频率就能保证ZCS,说的对不对,麻烦给个点评,谢谢!
你的说法不对,两个二极管钳位是为了限制电流不会过流的功能,没有别的用途,也根本不是工作频率高于谐振频率,始终等于与低于谐振频率,0电流其实近0流,完全0流就产生了开关管容性开通了,就是励磁电流能量大于容性能量,置换了开关管结电容的能量产生了0电压开通的不要条件了。等于低于是产生死区时间的近0流的状态了,在我的帖子偷来的比较详细了,而且,我倾篇大论,谈了不少这个技术话题了。
LLC多谐振的高于谐振频率,准谐振的低于谐振频率,正好倒了过来了,因为,LLC目前接触的多,倾向于惯性思维 了,其实,两者有区别的,LLC存在比较大的环流,叠加损耗因为环流增大一倍多了,而且比较大的电流关断的,所以,损耗比较大效率比较低,准谐振的频率变化规律与LLC相反,几乎没有环流,也不是比较大的关断电流,为了改进,所以产生了准谐振技术的了,改进的目的就是克服LLC存在的技术缺陷与不足,准谐振技术专业叫着史密斯电路,这个就是我的点评了。
支持一下,很不错的东西
有时间去你那看下实物
J版发帖绝对精品! 顶!!
看这波形是工作到零电流开通了,貌似。
没错,是ZCS,零开零关。
谐振电容上的电压是不是被二极管嵌位了?
这个电压波形是桥臂上的
看贴要顶!
标题真的太宏伟了。。。哈哈哈哈
标题一点都不夸张,这个要是现在普及了,95%以上的工程师要被淘汰。。。。的确就是一场革命。
我要被淘汰了,好悲剧
目前的国人大多数都是对新的事物持万分怀疑的态度,要普及新技术还是有难度的。
什么话!我们这里,ac/DC,效率已经做到97%了。不要以为过内个个都很差。不同公司,定位不一样。如果是山寨,当然不用什么新技术,必须便宜啊。
99%的都有了,没说国人的技术不行,中国制造的电源遍布全球,没有说技术不行的。
说的是PQ2020做550W和PQ2625做1400W,是不是很多人都怀疑。。。
是否很多人怀疑不清楚。Vicor,据说HVDC模块,1/8砖还是1/4砖(记不清了),做到1200W.
那是开环的吧
是的。但功率密度高是事实,前面再加一级非隔离稳压,面积还是比传统闭环小得多啊。
从技术上来看,那个只是工艺好,所以功率密度得已提升。
对于开环来说,如果电源都能达到那种工艺,频率上去了,功率密度也就上去了。
换着说,如果这个闭环的也能做得那个工艺,功率密度也不输给VICOR
是的,而且频率做到1MHz
光说不练假把式,真有能力拿出来个97%的测下。
大哥哪里啊,可有联络方式?
电源网论坛是我最好的联系方式
跟着大师脚步走哦
司令,其实我们在讲述一个拓扑的优势时,最好也能详细讲讲他的缺点,这样起码有两点,1是让大家在学习之初就能更透彻的了解他,二是避免有些还没太明白的人觉得一个拓扑是万能的,到哪都能用,其实这是不对的,一个拓扑有优点,肯定有其缺点,呵呵此回复也可用在您并联交错的帖子里,既然开帖了,就让我们这些学习者能学透彻!还是要感谢司令的无私分享!
很在理,赞一个
其实你已经猜出了九成了,剩下的一成只要你仔细对比上面的3块板子就不难发现。
说到缺点,我个人比较担心的是EMI,因为没有测过,不过据国内一家已经上线量产的公司的工程师说,EMI非常好,而且是超乎想象的好,因为几乎没有峰值电流的成分,没有大的DI/DT。
但对于上图测试看到,板子输入端没有EMI部分,连功率计都被干扰了。
另外,由于方案采用的是3525和3825,在170-350K的开关频率下,它们的最大占空比只有80%左右了(单边40%),如果能采用500KHZ占空比还能达到99%的芯片,对效率的提升应该比较可观。。
黄工精神可嘉,1点多了还在工作!
用3895怎么样,
可能会好点,不过要加外围电路
3895不熟哦,不过看着ISL6745不错,频率可以上2M,占空比99%
3525太老了,新的片子应该会好些
哈哈感谢回复,更感谢您的敬业,晚上这么晚还在更新!希望您能拿到示波器或者IPAD!惭愧的很,因为晚上回去不方便上网,白天上班,其实帖子看的不是很仔细,昨天仔细看了下您测试的波形,感觉有收获,实物电路就看了下几个功率器件,其他的没细看!呵呵一定抽时间好好看看,还有您的那个并联交错的帖子,我都标记好了,回头一定好好拜读!过程中遇到问题还请您多指点!先谢谢了!
那你没发现550W多了几个不应该是功率器件的“功率器件”么?
我对苹果无爱,只爱示波器,说实在的,现在用的DPO2014测试250K的频率实在坑爹,时基大了才能看到整个周期的趋势,但存储低,采样率低,丢波非常非常严重。
一直想搞个普源的高存储的示波器,或许质量和泰克有差距,但测得到总比测不到的强呀,还需要大家热情回帖的支持才能如我所愿哦。
交错的那个帖子在去年的演讲中我就多次提到其优势和实现方法,但感觉没有人去实际做,所以就发出来抛砖引玉了。。。
发贴发到赚一个示波器好累,我更宁愿去买一个,当然公司掏钱
孙工,好久不见了。
不是有句话怎么来着:书非借不能读也
嗯,很久很久没有上电源网了,都改新版了。
书是非借不能读,示波器是必须得用的哦。
孙工现在应该用的是安捷伦9000系列的示波器了吧
没看实物图,现在重头开始重新梳理,重新看!还拿了个本子记心得,等您结贴的时候我在后面回复个读后感 ,并联交错我好早就知道拓扑了,估计是行业的原因,我们这行到现在没见到过这个拓扑,所以没什么深入的研究,回头拜读!现在情况比较特殊,晚上回去老婆不让上网,白天上班也没很多时间研究这个,都是偷偷看看的!等禁网结束了一定仔细的研究研究您的这两个帖子!
其实就如我帖子里所说的,比较郁闷为什么逆变电源这么大的电流都没有采用交错控制技术。。
正好前两天参加了一个关于研发的培训,觉得挺在理,市场导向决定产品需求。个人分析,对于这种结构的拓扑做逆变器,可能之前的阶段不符合市场导向,需要这么大功率逆变器的场合要求都比较高,尤其是对稳定性的要求,人家不是非常在乎这种高功率密度的玩意,用传统技术大不了就是大点,效率低点,成本高点,但是人家不在乎这么事情,因为新技术在前期带来的不稳定性和产品故障率及维修率等问题对于企业来说是不容忽视的。这个跟我们自己在实验室摆弄一个样机完全是两个概念!当然,这两年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探讨性价比更为合适的拓扑已经成为一些大厂家在干的事情,只是阶段还没到,两年前我接触的客户中好多还是在用用工频机,讲到高频机,大家不约而同认为稳定性会不好(刚开始人家跟我讲这个观点时我也不认可的,讲的人多了,你不得不认可),当然这两年随着高频机的快速发展和市场上对逆变器性价比有相对更高的要求,高频机已经在与工频机的PK中开始占优势,试想连我们认为技术已经很成熟的普通高频机在一些对性价比需求高些的行业才起步(传统的一些对价格要求不高的还在使用工频),那咱们这种在高频技术上做优化的拓扑未来或许会能“出人头地”,但是现在肯定还没到!不得不讲的是起码目前中国的电源公司大多数还是处于看和山寨的阶段,高手先出什么,我就跟在后面干什么,那么对于掌握新技术的厂家,不到万不得已的市场压力下,不会释放新机器的,必须把旧的压缩完才好!以上是个人观点哈!
对,越简单越可靠,
越是要求高的,越保守,不会轻易的采用新技术。
哥们你说得很对,市场导向决定产品需求。对于工程师来说,觉得成熟的东西没有挑战性,更有兴趣弄些新的技术,搞些新的东西。
但是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讲,需要的是利润,需要的是产品的成熟稳定。他们并不愿意承担新技术带来的潜在风险和各种未知的可能性。
工程师将新技术推向市场的风险都是由企业来承担的。
企业需要核心技术,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就没有灵魂。
嗯,MOS的开关应该没有问题的,但是这么高的频率,我想副边的整流二极管的反向恢复从能量损耗和EMI两方面都有增加的!
主要是通过谐振实现软开关,开关管实现软关断,但出现无功功率部分也就会加大,尤其是输出功率大的时候,如果是双向变换器,在小功率输出时还会有环流,最近看一篇论文是突然发现的。
从开关电源的基本原理上讲,不管用的是什么拓扑,有些损耗是去不了的,看了司令的波形,上下半桥基本实现了零电流开关,也就是功率管的开关损耗减小了,变压器小(提高变压器磁芯效率)通过提高开关频率可以实现,但是要想出功率有两个损耗是少不了的,一个是变压器的线耗,还有一个是MOS的导通损耗,看了您测试的效率,与常见拓扑差不多,也就是损耗还在,应该是转嫁到其他原件上了,可能谐振的电感和电容上分摊了部分散热,因为还没看到原理图,目测可能还有部分吸收电阻也可能吸收了点热量,均摊下不知道温升具体如何让?对于能否量产,主要还是想看下您这的温升情况,等您的硬件拓扑出来了,我也整个测试下试试!以上都是个人猜测,不对之处多拍砖,可以多跟各位前辈学习学习!
,好感动!第一眼就让我想起来好多年前的晶体管收音机!
玩晶体管收音机是能用腐蚀板已经是很幸福的了,多数还是搭棚或洞洞板呢
高手!!!这个分析很在理!
但把热量分散到谐振电感和电容上应该会导致电感和电容的温升较高吧,实际样品也不能完全排除电感电容有承担,只能说承担的分量较小。
目前我了解到的就已经有2家公司量产了,其中一家就是国内的一线大厂(保密非常严,名字就不曝光了)
通信行业的吧
本来要关电脑睡觉的,看到这个帖子,我睡意全无了!!!
现在的电源大厂基本是什么电源都做,不局限于通讯行业吧。。。
通信行业要求高点,成本承受力强点.
J版这么晚还没睡,敬佩
习惯了晚睡,最近在研究SPWM用变压器隔离驱动,晚上静,心也静。
是的,但是比都放在变压器上要好,电感温升还还点,电容温升高了很恐怖,对寿命影响尤其大,因此我说短时间出功率或许没有问题,要看下楼主的温升了!除变压器和功率管外,各发热器件尤其是谐振和吸收部分更要关注,我之前做一个电源,其他温升都还不错,最后吸收的二极管和电阻超热,短时间看不出来,我做环境温度60度温升也没问题(布点时考虑不周,吸收的二极管和电阻没布温度采样),最后体验测试时,大概2个月后发现吸收的电阻都变颜色了,重新做温升才发现这个地方很热!
对300W和550W分别老化过1和2.5小时,2款的温升差不多。
室温25度时,变压器最热,有80-90度左右,MOS管和肖特基温度都在50-60度左右。
mos的温度很好,变压器温升还是高了,看样子确实变压器还是有压力的,不知道司令测试过是线包和磁芯哪个更热?还是一样热呢?
"室温25度时,变压器最热,有80-90度左右"-- 如果是内部的温度,55度时变压器温度120,用F级材料刚好够;
如果是外部的温度,内部的温度还要高8度左右,F级的材料就不够了
但是很难保证开关电源都在环境温度25°的地方,楼主这个有做出实物?还是试验阶段的试验品?
因为您手上有实物板子,既然这么说了,那热量肯定不是在谐振的电感和电容上了(跟我猜测的有出入),刚才您也公布了MOS和变压器的温升,尤其是MOS非常好,变压器因为太小也过的去,再分析环路除主回路外其他部分没能力分享能量的,我相信司令这样的高手肯定不会允许线路损耗过大的问题出现!问题来了,猜测是有某些或者某几个原件在高频特性下不得已吃了本该属于拓扑本身的效率,一个可能是变压器周边有这样一个的元件,二是吸收部分有!当然这些都是猜测!我接触的拓扑也有限,不一定正确,正好明后两天开培训会,希望开完会回来谜底已经揭晓!
就是在传输用功是,无功功率在电感和电容中浪费了
批量一致性好就是革命!
自冷的决定因素就是效率。
效率定了,那就是温升平衡。
一定效率下的温升平衡就会成为决定因素。
对于样品来说,一定效率下的温升平衡可以做得很好,无论任何架构。
不知道批量一致性如何!
99
100了,可以发布电路图了,从电路图看看一致性如何。
PQ2020反激自冷80%效率温升平衡个人有做70W,正激个人没有调试过,估计80%效率自冷正激温升平衡可以140W,如果过零开关效率提升温升平衡PQ2020搞个五六百瓦个人是很不怀疑的。
我只关心一致性。
板子哪个乱啊
真心看不懂
太强大了~!
这么快就看完帖子了,
等明天J版的原理图.
坐等原理图和关键元器件温度测量。
看来楼主是个镇流器高手,原始鼻祖的线路,变异星半桥线路的开关电源
我翻箱倒柜的搜索,大概也猜测是这个电路,因为我认为这肯定是在之前的哪个电源用过的,找到这个最靠谱,但是不敢肯定,没敢发,等楼主揭晓谜底吧!
楼上是真高手。
坐等,学习
如果能做全电压,而且可以做宽范围恒流就好了。如果没有这个,我认为LLC已经足够了。
有没有一种拓扑能够集中所有拓扑的有点的?
我觉得你这个拓扑应该工作在类似LLC的容性区域。是不是类似LCC.
需要电流过零检测,死区时间这么大,后面需要储能电感不?
动态响应如何?
对变压器匝比要求高吗?
LLC可以全电压吗?还不是要加PFC才可以。。。。
但不是LCC的,这个帖子里有提到LCC:【原创】3000W全桥交错式高频逆变器的设计
但对LCC我也没有深入的研究。。。
方案用的3525到200K,死区时间想不大都难呀,什么链接的那个帖子里有讲原因。
如果用一个频率可以上MHZ,占空比还有99%的,那效率应该还会提升。
上面的图就是实物图,没有储能电感。。。
动态没条件测试,但变压器工艺还是有点讲究的。。
LLC应该说在没有前级稳压的情况下不能做全电压。
LLC可以做到MHZ以上,估计VICOR那样的模块是这样的类似的电路,虽然我没有见过。
原来富士有个类似的IC,不对称谐振,DCM模式,但是我做了好久的测试,就是磁芯中柱的温度太高,根本无法忍受。但是就是没有尝试把变压器跟谐振电感分开。
如果当时温度解决了,我想应该用一个准谐振的IC做不对称谐振应该更简单。
有用6562做不对称谐振LCC的,功率做到1KW.只是变压器很特别。我看到的那个电路是一个微波硫灯上用的。也许是我见过最牛的电路了。也许孤陋寡闻吧。
LLC的频率可以上M?你说的是开环LLC吧,开环的LLC只能算是PFM模式的电源,不能算做LLC了。
VICOR的上M的都是开环的吧,我上次在VICOR论坛里问过。
不是开环,是闭环
本人做了个1200W的LLC,.带PFC,机效率才91.5%,谐振电感是用铁硅CS270026,主变压器温升36度
黄工的贴就是牛,马上500楼了!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不好意思来晚了,,,,学习了,,,,,
不晚不晚,欢迎交流。。。
司令,一直在等你上原理图呢
个个一吃完饭,就泡论坛了,向前辈学习了,多上论坛,多听课
不要光默默的学习啊,有好的意见和想法大家一起讨论啊
做等大师们更新,好好学习!天天想上!
司令,我是做进口铝电解电容的,想知道做高端电源对电容有什么要求?
我对电容的研究不算多,你所说的高端电源范围太广泛了,只能说电容对频率是很敏感的。
我对电容制造工艺的的深入了解还是在一家台资电容厂(之前公司的供应商)了解到的。
要说电解电容质量,我认为还是德系的最好。
现在日本都要放弃电解电容的生产和研发了,都在转台湾企业代工,以后买到的日系电容可能品质降低了,价格可能还会涨点。
反正高端电源不会用你卖的这个电容,欢迎反驳说出用你电容的几款高端电源。这个高端电源你是如何定义的?
我们三莹是日本NCC黑金刚的海外工厂,产品从原材料、生产设备到生产工艺都是来自于NCC。品质上和黑金刚基本一样。由于韩国人经营比较保守,墨守成规,所以名气不大。目前我们主要在TV电源、变频器、LED电源领域用的比较多,比如:三星、LG、海尔、海信、创维、TCL、飞利浦、欧普、日本远藤、东方之星、山川等......
真金不怕火炼、品质可以检测有点广告嫌疑了!
除了佩服,就得老老实实向你学习,收学徒吗?哈哈
常逛论坛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想了想,还是想发表点愚见,我觉得这就是普通电压模式的半桥电路,大家这样想,半桥硬开关大家都了解,全桥硬开关大家也都了解,有时会在中间加个隔直电容,半桥也是,我也有看到中间加隔直电容的。通常人们在做硬开关时,频率都不高,且隔直电容容量也比较大,,所以看到变压器初级是方波。那么在加入隔直电容后,再串联一个电感(大家熟悉的谐振电感)接着把频率提高,会是什么样子呢?????????????????????? 版主为什么会说ISL6754这个芯片用在这个电路会比较好呢??????????????????????------------------------------------------------------------------------------哎呀,我浮想连连啦,不说了,我自己要回去该电路实验一下了。。
有想法不错,但你的想法有点天真。期待你的实验。。。
另外,我说的是ISL6745不是ISL6754。
期待原理图,求真像
还好,有想法总比没想法好。
A200805-943.pdf12040819508861.pdf
波形像这两篇文章说的。
应该是类似双管正激的东西。。。。
双管正激就差得有点远了。。
你这个是LCC,不一样的东西哦
整个原理图来仔细研究一下。
intersil的芯片?可以做全桥软开关,号称电压电流双闭环的这颗?
全桥软开关是ISL6754吧,我说的是ISL6745。。。。怎么都会把这2个搞混淆了呢
眼神不好,主要是我用过6754,呵呵
版主,一百楼都没见你晒图,到两百楼你可要晒图了啊,
估计晒不了图了把
你别把版主贬得这么抠门,好么。那版主搞了个这么长的帖子了,就看大家在猜来猜去,就连版主说的质疑点都不知道在哪里。。。
看来Z版是收到消息了,电路图可能暂时公布不了,国际专利被卡壳了。。。
主要拓扑看下图,控制部分暂时不能公开。辅助电源为阻容降压。
其实整机的工作方式帖子里zhang_min9861已经猜出了9成了。
熟悉软开关的人应该已经都差不多清楚了
基本上有这个主回路就能看出思想和拓扑环路情况了,至于控制回路我想有就很完美,没有就是残缺的没美,如果允许,司令可以适当讲讲控制的思路,不发图,弥补些遗憾,哈哈!刚刚看了下,这个节法电阻和二极管肯定会很热,之前也大概猜测是这样,只是在你板子上没找到合适的电阻,我想这里用3W的电阻批量估计不行,我以为你会用5W或者以上的,看样子还是修行不够!
3W的电阻的确不够,所以550W用了每2个并联,但其实最热的是那2个二极管。
注意看图:200W是用的1个DO-201的,300W用的2个DO-201并联,到了550W用的是TO-220AC了,
上面都让你仔细看图了,呵呵。。。
嗯,看了,前面185帖就回复了,知道有这个二极管在发热消耗,但是按照我的计算,这个地方的电阻3W不够,所以提了个疑问,二极管我算的没啥疑问,就没说
电阻基本是一工作就开始发热,但温度还是比二极管低,老化后二极管的温度和变压器不相上下。
前辈,能不能给讲讲这个初级的电流到零以后为什么不会反向振荡?
我回答你这个问题吧,如果占空比高条件下,即变频控制,反向电流不可能出现,因为,首先被吸收了,如果正弦波时间过了,就死区时间出现那么就一定产生了反向电流了,如果没有死区时间就吸收不会出现了,就是这么回事的。
前辈,还是不明白。第一,如果一个方波电压加在LC谐振网络上,方波的周期高于LC的谐振周期,那么LC内部的电流在到0以后应该会反向流动,为什么这个里面没有?第二,您说的吸收是指反向振荡电流被吸收了吗?是被谁吸收了?从波形上看电流不但没有反向反而在到0以后正向振荡了一点,这是为什么?
好吧,就说说0电流关断,就没有励磁电流能量,怎么产生了反向电流,反向电流需要能量,没有能量就没有反向电流了,是不是。
励磁电感的能量被R1,和R2消耗掉了吗?
黄工:L1上的能量是否也会被电路重新返回利用?
寿工一语道破天机
不用也不行吧, 除非次极整流桥坏半边.
跟LLC的电路图是一样的,只是控制方式不一样???
R1,R2可以取消吧
L1,C4在谐振过程中的作用不一样?
R1,R2是3W的,很热,你说能不能取消呢
难怪效率不高,原来耗在这里了;
LLC就没这2个电阻
损耗跑那2个二极管和电阻上去了
理論上R1、R2應該是均壓電阻不會耗能(1/2Vcc),或許這裡有特殊用法。D1、D2那樣接是AHB架構消除(箝位)漏感電流雜訊有專利(SKYNET Ring-Free)。半橋諧振也曾經試過如此接法效率反而降低(破壞諧振)。
我们的LLC电路都有加D1,D2,要不然大动态时MOS的电压应力会很高;
R1,R2应该不是均压的,谐振电路占空是对称的
我把R1、R2叫放电电阻,不知道叫法对不对
怎么叫都行,只是个名字。
LLC線路根本不會出現D1、D2這兩個零件,半橋線路已經有MOS寄生二極體配合DT時間調整,就可以形成完美諧振過程。而且即使負載變動性大(0~100%)也不會有針對MOS電壓應力問題發生。LLC已經限定工作於左半邊頻率變化也不大,樓主使用這樣線路基本上還是需要穩定輸入電源,脫離不了LLC工作特性限制。
我只能--呵呵了
LLC也有加D1,D2的,电容也有接2个的用法
R1,R2完全是多余的 ,谐振电容上的电压由两个二极管钳位就最够了,谐振电路中的峰值电流在电源启动瞬间或是输出短路时由于钳位二极管的存在不会大出特别多,这个拓扑若想提高效率就必须得把输入电压范围限制的足够窄(变压器的励磁电压略小于1/2的直流母线最低电压,这样能减小二极管上的能量循环电流)
输入电压比较宽时,在前面加一级PFC就比较合适了
拆了一台日本八九十年代的超声波电源就是这个结构
R1,R2不是多余的,它是限制谐振的,称阻尼电阻更合适;
去掉R1,R2,开关条件就不好了。
在电感上做点文章,专利就好过了;
只是这样申请专利很难。
虽然已经公开了。。但是还有很多不懂。。。
这个拓扑怎么称呼?
隶属半桥
如图中加个谐振电容,C3、C4作副桥臂。以前做镇流器电路用过,并能量反馈,形成高功率因素电路,单电压达到0.99以上。
连Z版也着急了。。。占个座位先。。。
电路图不上是合理的,但基本原理没讲就不对了。有一点很好笑,你这个一出来,95%工程师淘汰了,安培,欧姆,法拉第。。。。均没有看到或不会,仿佛你这电源不是建立在电的理论基础上的,我见过航空上电源均是传统的硬开关电源,是不是那些人也要讨饭了。
现在不讲不代表不讲哦,前面没讲说不定是为了给大家个悬念,先自己摸索着学习才会有进步,什么都是拿来主义固然好,但是终究还是没有自己钻研的有乐趣!还有其实有些观点大家看看就可以了,比如95%这个,大家都是成年人,都有自己的是非判断观!我想对于工程师来说此贴最大的意义还是在于如何从中丰富自己的知识库!任何一个事物都不是万能的,我们既要看到优点,也要看到缺点,学习优点,记住缺点,这样才能成长。之前我在前面提了一次,如果能能总结出123若干此电路的缺点,其实也是大有裨益的!我们不能强求楼主一个人做完这所有的事情(如果有精力做完当然更高),可以发挥大家各抒己见的优势,对于技术难度的可以讨论,对于产品方面的可以讨论,对于改进更可以讨论!我觉得做技术的应该能接受任何人的怀疑,任何的不同意见,但是前提是一定要用讨论的语气!希望本回复能讲之前若干次重复的讲着讲着就吵架的情况刹车,同时能让更多的人提出自己的意见,其实有时候令我们茅塞顿开的不一定是楼主辛苦的波形或者电路,或许是某个回帖的一个反问!
我认为此电路跟LLC相比,效率没优势,成本和功率密度会有优势
除了体积和重量,其他我还要再想想
LLC如果让其最大占空比只有40%时的效率会是怎么样的
提供定頻500W LLC波形(有SR),降低占空比只有降低效率沒有其他好處。
紅色:變壓器,綠色:一次側電流,黃色:GATE,藍色:SR
降低占空比会降低效率,没错,这个用的是3525,在200K以上的开关频率稳定工作时,3525的最大占空比只有40%,
如果LLC没有普及,现在的LLC也只能用3525左右的芯片来做,
换想一下,如果这个电路普及了,市场上也会像LLC一样出一系列的专用芯片,在高达几百K的频率下,也能出50%的占空比,我相信这个电路相比LLC,优势就明显了些。
ucc3808就可以變形使用於樓主想要的線路架構。提供參考。
精彩!继续!
请高手指教!
高手承受不起,同好一起討論。
需要變形的是cs訊號。
建議用ct+全波就可以做出cs訊號。
关键的一点,这个是电流模式的
不負責任建議:ct整為dc + rc震盪 = 模擬電流訊號。
这个电路非常不适合这样做
刚看了下,芯片不错,但感觉不适合。
3525跑几百k,你手摸一下芯片烫不烫
LLC除了用3525当然还可以用7500 494 甚至CD4046
我这用3525跑200K时候就有些烫了,不知道版主怎么解决的3525发热问题
这么多波形,测了多少路的,看了看好像都是在列奔、、。。。。
请问 SR是什么意思?
48V的输出,用准谐振的反激方案做,效率其实也可以做的很高的,未必会输给桥式软开关拓扑(毕竟LLC之类的谐振电路需要在前面加一级PFC来做预稳压)。
PQ2020的磁芯用反激拓扑做的话,以130kHz的频率工作,其输出功率可达到110W(磁芯的品质不能太烂)。
。
。
。
参数取值如下:
。
。
。
计算依据的公式如下:
。
。
如果用两只相同规格的磁芯,总功率做到200W是没问题的。
如果用桥式结构,变化磁感应强度取0.36T(峰值磁感应强度为0.18T),开关频率取130kHz,其输出功率能做到200W以上。若桥式结构使用非谐振式的软开关方案(如移相全桥、不对称半桥等……),做到高效率又稳压是绝对没问题的。
准谐振反激不加PFC时也不能全范围输入时工作在准谐振状态,单独拿工作在谐振状态的效率来说没有意义,
换句话说,准谐振也需要加PFC才能可软开关有可比较的地方,
但准谐振反激的功率限制毕竟还是太局限了,48V输出一般是通讯电源用的,100来W的功率没有意义。
即使是100W-200W的准谐振和LLC比,效率还是没有优势的,起码100W-200W的准谐振功率管得加散热器,而LLC就可以完全不需要散热器。
前面的我就忽略吧,后面的观念我非常赞同。很多东西是在讨论中才被发现的,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把所以的东西都悟出来。其实我也想在大家的讨论中学习
我本想把司令捧高,让司令在后面能够给大家伙讲讲控制思想,听听课验证下分析对不对!没有想到您老直接忽略了不接招,让我想起一句俗语:姜还是老的辣!唉看样子各方面都要学习才能进步呀!
楼主是把哪家的电子整流器拆了?
你要不也去拆一个看看
哈哈,不会吵架的,我今年78岁了,只是感觉现在年轻人很厉害。的确我们技术过时了
这样的争论没有意思,我只能说你没理解我的意思。普及和一出来,是不同的概念。这个和其他的定律也不矛盾。
我只是想说:按照这样变压器的功率密度是一个革命性的,如果能得到普及,现在的大多数电源都会失去市场,同时未来得及跟上步伐就可能被淘汰。
另外,淘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跟不上步伐而永远淘汰,当然也没说要去讨饭,人都是有学习能力的,提高也有思考能力,做技术转行的人也很多。
不闹不闹,我们接着讨论技术,我可没见过做技术的人,斗嘴皮子就可以发财的。
这个500W 的。频率是300K,如果输出负载不变,输入电压不变,要改变输出电压,是要改变频率,还是改变占空比呢??????????????
这个电路可用于电压模式和电流。(不像普通半桥,不太适合用于电流型芯片控制。。)
我觉得这个电路有个场合不适用,那就是低压大电流,(如5V-500A).不知道用在250A以内输出纹波是什么情况,
但我相信,不断优化两个臂上的电容,和谐振电感,会有不错的输出特性。
其他优点缺点,还请版主慢慢讲解。
你看帖不仔细哦,
不同负载的波形上面已经给出了,
目前测试10A输出的纹波还是不错的,但250A就不好说了,要做过才知道。
我个人觉得单纯的变压器功率密度高并不能表现输出开关电源的优势来,各方面因素的综合取舍才是最重要的,毕竟变压器只是众多开关电源组成部件中的一个,功率密度又只是开关电源诸多技术指标的一项。单一的提高了变压器的功率密度可能又会需要多出一些其它的辅助元件,辅助元件的存在又将制约电源整体的功率密度以及对其它问题造成负面的影响(如成本、可靠性、产生复杂性、物料种类增多问题、调试问题……)
L6599这些LLC芯片没出来之前,做LLC也是用3525这样的芯片加外围元件实现的。
现在不觉得LLC外围复杂了吧,那是因为L6599就是把3525做成了LLC专用芯片。
如果有一天,这个电路也做出专用芯片,你还会觉得外围复杂吗?影响可靠性吗?L6599现在用的可是非常泛滥的哦。
另外,目前的开关电源最大的瓶颈就在磁性元器件上,可以说所有的元器件发展更新都很快,各种高性能的新技术新产品都发展非常迅速,而磁芯元器件是其中最慢的一颗。
如果能大幅提升磁性元器件的功率密度,开关电源会迎来一个新的时代。。。
楼主的电路结构跟这个看起来很像?
拓扑结构其实就是LLC,只是工作的模态上略有不同。
关键点波形
你这个是理论上的波形,实际就没这么好了
这个帖子里面的电流波形跟LLC电流波形差别很大的~~
但电路跟LLC架构一样,关键是控制方式了
这是ONSEMI的半桥LLC介绍里的图吧
貌似我很多电子整流器都是用这中结构。两个管子交替导通。我不明白,这也能申请国际专利???
哈哈,推挽、双管正激、半桥。。。都是2个管子交替导通哦
我个人还是认为你的磁性元件上并没有什么革命性的改变,只是简单的大幅提高了开关频率,加宽了变化磁感应强度变化范围(双向励磁),从而使变压器的功率密度相对于低开关频率的反激式电源变压器高出了不少,但主电路中多出了一只谐振电感、一只MOS管、两只二极管、两只谐振电容——物料的种类多了不少、采购 生产什么的变得复杂了,主电路元件的增多也同时也制约了开关电源的功率密度。
简而言之,设计出好电源的最大难点在于对各方面因素的折衷取舍,使其整体优势最大化。
高频变压器技术瓶颈并不在变压器的运用技术上,而是在磁芯性能与导电材料的电阻率上。
如果能把磁性元器件的损耗转移出去,虽然磁性材料的瓶颈没有解决,但功率密度也应该可以得到提高吧。
毕竟罪魁祸首是损耗
把功率密度提高,把成本降低也是进步
如果变压器没有损耗,功率密度会怎么样
损耗转移的机理是什么,没看明白啊,还请J版指点。
这个。。。。。
从理论上来说,LLC这个拓扑只要把热处理好,散热足够,PQ20/20做个1KW不在话下,但往往绕组的热不好散出来,所以限制了变压器 的实际输出功率
常规结构的变压器比较困难,非常规的就很容易了!
确实,那种UU型结构的散热效果就好。
不是这个意思,可以通过更改绕组的结构实现,UU型散热好,但是磁路长,磁损耗就大,漏感也大!
见过鬼子做谐振比较喜欢用UU型的,但都用得比较大的磁芯。
不是磁路长, 漏磁小吗?
LLC不完全是ZCS的,功率管的损耗相对会大点,变压器的损耗应该也会大点
用LLC控制芯片加外围来控制这个电路不是更好吗?
LLC有开关频率能达到350K甚至500K以上的么?求推荐
200K应该没问题吧,L6599,NCP1396都是标500K,NCP1398标750K
那个标的双端输出频率相加的值吧,不是实际的开关频率吧
PI的有,LCS702HG。。频率250KHz。。。
ICE2HS01G,还带同步整流的
30K-1MHZ,看起来不错,不过SR用不上,这货估计也不便宜吧
NCP1395,这个不贵,50K-1MHZ,官网报价0.57美金
没记错的话,这货还得外置一个高端驱动
ICE1HS01G,ICE2HS01G也是要外置一个高端驱动;
不用同步整流可以用ICE1HS01G
外置驱动的用起来有点坑爹哦
是要外加高端驱动的~
不过早就听说英飞凌在做带高端驱动的LLC控制器了,不知道出来了没有
英飞凌貌似没出多少IC吧,估计得挤牙膏似的
还是有不少IC的,用的人少而已
J版,25%,50%,75%的负载时效率怎么样?
价格我不清楚
说到功率密度,请问下黄工有没有算下变压器的磁通密度是多少呢?
不管外部电路如何变动,也不管使用何种拓扑结构。对于磁性元件来讲,当磁芯型号和材质确定了以后,可以做到的功率密度就取决于加到变压器上的电气参数(比如频率、导通时间、占空比,电压、电流等),能否从这个角度来讲讲此结构的电源为什么功率密度会更大呢?
这样算下来应该是不会大,因为这个变压器也是遵守各种定律的前提为基础的,但这个电路的巧妙之处就是把变压器的损耗转移了,
只所以说能提高功率密度,是因为磁芯的功率等级提高比较困难,但损耗转移到其他任何除磁性元器件外的元器件上去后,功率密度就可以提高了,因为除磁性元器件外,其他的元器件的发展都很迅速,一个10A和一个20A的MOS,二极管可能封装都是一样的。
坐等更新
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如果开关元件没有开关损耗,单纯的提高工作频率,得到的结果,也跟这个电路是类似的?另外,这个电源,可以空载(允许一定量的假负载)运行吗?
即使开关元件没有损耗,变压器也有损耗呀。
不能空载还是电源么
这个电路能降低变压器的损耗?没道理吧
仔细看帖,不是降低,是转移
可能我抠字眼了,但真没看明白,也没觉得是在转移。概括一下,就是提高了变压器的工作频率,匝数少了,铜损低了,没错吧?
另外可能变压器的漏感和励磁能量也被回收利用了。
其实上面我已经说了,此电源的妙处好处是做到了零电流关断,将变压器的热转移到其他地方了
大部分的损耗被转移到二极管跟电阻上去了,所以变压器是可以做小的
是励磁电感反向振荡的能量被电阻吸收才做到电流下降到0以后没有反向振荡才做到的零电流关断吗?
根本不是电阻吸收的,你还是不懂,正弦波自然形成的,LLC也是正弦波电流的呀,但大于谐振频率是近正弦波了,那个二极管电阻其实是为了平衡,就单独一个电容开始电压不在中点上,电阻作用就是在中位置了,普通1/4瓦电阻就可以了,几百千欧。
恩,如果是损耗降低,那效率就提高了。黄主提到200-500产品,采用PQ2020实现,总结为本拓扑结构巧妙地把损耗从电压器转移到其他器件。至于转到哪?黄版主笑而不答。但我猜想是否转移到R1/R2/D1/D2呢?
想知道转移的原理是怎么样的,频率提高,匝数变少,铜损会降低,但是铁损按理说是增加的,加了那两个电阻和二极管,是怎么把损耗转移到上面去的?
其实转移只是一个说法而已,不可能把原本属于变压器的损耗真的转到其他原件上!简单概括说一个电源主回路的损耗包括线损、功率管损耗、吸收回路损耗、变压器损耗、电感损耗!前面说了,要想变压器小,就需要增加变压器的频率而且是大幅提高!大家看楼主这开关频率跟我们平时的开关频率差别多大!那么加大了开关频率会让上述的那些损耗那些是有害的呢?我想做电路的大家都知道,在这里想要强调一点,这种电路零电流开关必须好,否则管子的开关损耗会让你的机器直接崩溃!因此转移只是个说法,最终我们需要处理的是效率、价格、稳定性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权衡利弊!
连长的意思是多出来的电路是为了确保MOS工作在ZCS状态?
要想出功率,导通电流少不了,也就是管子的导通损耗少不了,变压器铁损少不了(磁学共识,频率越高,铁损会更大,当然是1.5次方的倍数我不认可);铜损还是有文章做的,电流动不了,可以减少匝数,适当增加线径来减少电阻;外围原件除了实现ZCS外,还可以快速放电的!我是这么理解的!
有沒有1.5倍看看材質規格書
这个曲线的意思是不是说:500khz/90mT的磁芯损耗水平和100khz/300mT相当,这么说频率提高(同时降B)变压器的综合损耗还是度减低了
圈数减少(500*90/100*300=1.5倍)
仅那几个元件是实现不了ZCS的,还得靠控制电路
多出的元件都会承担部分损耗,还包括谐振电感
你这个原理图给我以启发,下次仔细研究一下DCM不对称谐振自驱动半桥拓扑。
看看能不能解决那个温度高的问题。
期待你的研究。。。
不管怎么转移,磁芯的励磁是无法转移的,磁芯不励磁就无法在次级耦合出电压,输出电压大小与励磁电压大小成正比————变压器的铁损还是一样的存在。
不管怎么转移,电流必须得流经变压器,电流只有流过变压器初级了次级才会产生电流,初级电流与次级电流成正比————变压器的铜损还是一样的存在。
楼主的变压器损耗转移是用什么样的角度思考得出的呢?
频率越高,铁损越大:大约为F的(1.5)次方。
上面都已经有高人猜出来了呀
功耗是怎么分出去的?
难道是LLC基础上,增加辅助ZCT元器件?。。。那确实是很不错的拓扑。。。
辅助电路,应该是跟主开关管并联。。。
没明白啥意思
帖子太长了,从第一帖回吧!
张工有没有测试整机效率?整机效率高了体积自然就可以做的很小!
王工看帖不仔细哦,上面有测效率,不算很高哦
J版辛苦了,像J版学习!
软件大师就别笑话我了
此电源值得研究,学习了!
不错,可以用AP法来推导这个变压器吗
其实变压器用AP法计算不一定靠谱,建议计算变压器的损耗
黄工:这个电路还需特殊的“过零谐振控制逻辑”来实现“变频”跟踪,对不?
是的,变频是闭环控制的
是单一的PFM,还是PFM-PWM交错的?
同样想知道答案
什么都瞒不过寿工的法眼哦,但应该说是PFM+PWM,不能说是交错
多谢黄工透露秘密!
这个寿工应该是行家,瞒不过的。
天天看帖子,没有发现新的进展,寿工来了,对电路的理解又多点了,还是那句话,姜还是老的辣,哈哈!
电路大概的轮廓在讨论中已经明晰了。。。估计你已经可以猜出控制电路了
最近在对这个电路进行建模仿真,建模遇到问题了。。。。
嗯,差不多,您用的什么仿真软件?
iSimPE 6.10
呵呵,那我就不照了,我用的是MATLAB里面的simulink模块!
不照?没看懂,MATLAB我安装失败了,好像是和其他软件冲突了
不照是不知道吧~~
那你在simulink里面仿真出来了吗?
Simulink仿真控制系统很好用,可惜不会~~~
跟没说一样。。。
怎么跟没说一样,明明说了我不会Simulink
准备让你教我呢。。
没仿呢,最近手上开发的项目比较紧,领导又给了些其他事情,周一去上海参加光伏展,今天才回来!有机会这个电路一定要仿下的,就算不用这个拓扑,我觉得对搞软开关还是帮助挺大的!
哪个仿真软件好?买了好几个,不知道怎么玩!(Matlab2009B、Multisim V10.1、OrCAD16.0)也不知道华强北买的,是否可以用。
网上下载就可以了呀,华强北买的难道是正版?
我感觉iSimPE 6.10 蛮好用的,仿真和实际波形非常接近。
我都是直接网上下载的,没买过!
Multisim V10.0 我也有用,这个仿真一些简单的逻辑电路还是不错,比较直观,但涉及到波形,这个就不靠谱了,而且不方便查看。
OrCAD如何?
也没装上,好像是系统变量和我的磁仿真软件冲突了
ORCAD看了几天的书并做了简单仿真,没找到能否做开关电源方面的仿真? 按照你使用iSimPE 6.10,和你再确认下这软件使用开关电源不同拓扑结构仿真吧?如果可以,跟着黄工学这个软件了。
需要自己搭模型的哦,我也是之前跟着油老师学的
嗯,目前能做出ZVS+ZCS的闭环控制电源的好像很少,所以软开关还有很多需要研究的。
PFM+PWM我知道有一款芯片:虹冠的CM6901.
那个是PFC+PWM 2级的,不是一码事呀
那个IC的PWM不是PFC.
哦,我以为是CM6800的升级呢
刚看了下,是LLC+SR的
发现VICOR有一款电源的电流电压波形和这个很像哦
大师的帖子一定支持!!!!
大师不敢当!
欢迎交流。。
真不错!
欢迎讨论。。。
期待原理图,PCB
PCB上面就是呀,怎么你到处帖子都要线路图、PCB
顶起,加油
补充问一下,2020有挡墙和屏蔽层么
木有,输入EMI都木有的,只有输出EMI部分
以200W为例,Umax=380V,100k的频率秒伏数=(380/2)*4.8us=912,PQ2020
ae=62 假设增益为1
Bm*N=912/62≈15,如果Bm取0.3,初级至少需要50圈,用多大的线绕呢
算错了是5uS,死区不能算,51圈
听讲!黄工请继续!
你这个应该是LLC工作在ZCS模式,我之前也有这样的想法,等开关管电流到零时,开关管继续导通,待开关管电流由负振荡到正(或多次振荡),开关管关断,另一管子开通续流,如此循环,开关频率越高功率越大(每个周期的能量固定),这个控制方法如何实现才是关键。
我想请教一下,为什么我们用的LLC线路都不把LLC的工作频率调到第一谐振点的左边,,
是有什么隐患吗,
坐等更新!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
每个拓扑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期待新的进展
今天拿到了一台VICOR的模块电源,据说也是ZVS+ZCS的,看资料介绍波形和这个很像。
有空准备折腾一下
1
1
这不就是傅立叶变换的图吗
这是想说明什么?
1
?想表达什么呢?
我看是嵌位二极管工作了,所以把谐振电压波形削平了。
这个还是基于基波理论的。
看来他这个机机的谐振电容的应力比较大,估计动态响应不怎么好。
的确和二极管有关,谐振电容分别是103和333
就是丑样了点儿
。。。。。
楼主伟大
我搞了个充电器,和我那个“【原创】前后级独立分开的模块式3000W逆变器”是配套的,用的是PQ2625,LLC拓扑,功率600W,
王工的产品都是精品哦。LLC开关频率不能太高吧
不高,高端260K,再高就要换磁芯了,现在用的是PC40(等效)的。
高端260K是什么意思?空载时?
有人用过1393做过吗,
这才是高手!
这就是个半桥吧
这个是LLC的,后面没有储能电感,
我见有个厂家后面加个储能电感,不知道怎么做的
LLC本来就不需要储能电感
那是 不对称半桥。
不对称半桥也是一款不错的架构,但感觉目前应用的很少
可是1393的线路是LLC架构的,后面确实加了个电感,
变压器的初次级可以通过匝比等进行变换的,所有在那个位置应该无所谓。
估计如果做续流电感,可以降低纹波吧。
漏感无法等效到次级去吧。LLC的占空比那么大,不需要续流电感,除非特殊要求而降低了占空比才需要续流电感
次级加了个储能电感,在死区的时侯续流,
次级用同步,直接用变压器绕组驱动的,很简单,这样防止了电流倒灌,。。。
但是经过测试这个电感在线路上
面并不影响初级的绕组的漏感,
这个电感不再变压器的模组当中,当然不会影响漏感了。
不过这个不能防止倒灌吧
这个可以有,输出加个电感可以降低滤波电容的纹波电流,但会抬高二极管的电压应力
我在用1393,很强大的一款芯片
华为的一款通信电源LLC跟这个电路原理一样,不过他是DSP控制的
是的,最小负载时。
那最低频率只有80K左右吧。。。要强制风冷吧
LLC的线路,谐振电感能不能放到次级侧,
谐振电感可以是变压器的漏感,所以你无法全部放到次级去
小伙伴们有时间欢迎到vicor论坛申请免费评估板哦!还有vicor一手资料下载!http://www.shenghan.net 扁平线电感bbs
/vicor/
这个可以有!
客串个最新折腾的波形:
高手在民间!
沉了,顶起来。。。
留下个记号啊啊啊
mark,学习了!
大家相信嗎 ?真的很懷疑。PQ2020能繞多少線一看便知,輸入輸出多少?環境溫度多少?老化是否穩定了?不知道。
我觉得这个拓扑有点像半桥加了一个续流电感(做谐振ZCS复位用),续流二极管,在死区时间内二极管并联电阻提供续流电感的振荡泄放回路。如果按照65KHZ,PQ2620输出功率为60W,如果频率变成650K,输出功率就可以达到600W了。
这个跟LLC谐振还是不一样,不能从LLC谐振去考虑。
电阻应该在死区时间比较大的时候温度高。
二极管应该是全输出功率的时候温度比较高。
2020那点体积,650khz别说线包了,单单磁芯都可以煎蛋了,还是随手拿的不知名的磁芯哦,自然冷哦
现在工作在1M的磁芯都有。
我看他这个机机的磁芯不是随便拿的吧。
人家J版说了是随手拿的不知名的磁芯
确实,不知道pq2020次级输出绕组是用什么绕的能过十几a的电流,把变压器资料晒出来就知道了,这么小的变压器用什么样的线和绕法能达到这么高的功率
很多东西是在讨论中才被发现的,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把所以的东西都悟出来。
可以用这个图不
看着像LLC,实际是LC震荡,变压器的激磁电感很大,没有参与谐振,所以可以零电流关断,变压器可以设计的更高效,那么开关管如何实现ZVS开通呢,一定要外加一个辅助网络实现ZVS。你的图没画完整。这样,就能解释你的电流开关波形了,既,与LLC的频率是反相的。对吗??
还有一种可能,还是LC谐振实现ZCS关断,激磁电感没有参加谐振,它的能量通过谐振电容并联的电阻消耗掉了,但是,不影响开关管的ZVS,这样也能解释你的负载电流波形.。
这是正解!!!问题也就出现了,单机大功率就是问题了,大功率时太高的频率面对较大的物理尺寸也是挑战!并机可以加大功率,但是成本就加大了,,,,,,看来要综合考量了,,,,
关注
楼主厉害
想看
看看
111111
楼主好厉害。
好
谐振式电源吗
还是要谢你,你让很多人懂了很多。我还没去实验,控制电路有很成熟的可用,很简单。
看看热闹
回复看看
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
回帖查看
回复
学习下
学习了。
那么大功率
看看
谢谢分享。
分享好文
很奇怪啊!
我记得回复过了嘛,怎么又变成看不了内容了
后可查看该帖
真有这么猛?
看看效果
好
学习下
进来学习下
好牛逼的板子
不错,这个帖子质量很高。
留个记号
mark
学习,感谢楼主。
转移的意思是:全波整流输出改为4二极管桥式,这样匝数少1/2,线粗2倍(或初级、次级分摊使用空间),次级铜损只有1/4,而热量多2个二极管承担。
本例频率提高功不可没。
磁芯材质也是发展方向,tdk官网已经取消pc40、pc44,直接pc47起步。
今天拆解dell服务器电源,和楼主的很相似,两个pq2620传递750功率,好象是0几年的产品。改天上图
能透露一下开关频率是多少吗,这个非常重要,频率高了,变压器就小了,当然,开关电源技术的拓扑结构非常重要,否则,普通技术那是无法使用太高的频率的,开关管的损耗大得不得了,使用频率受到极大的限制,只有先进的如准谐振技术或者全谐振技术的使用频率就可以大大提高了。
张工,这个帖子里的产品技术应该和你所说的准谐振LLC的有一拼吧,,,
估计200k,因为坏的,无法测量,而且驱动是dsp之类的
爱默生2900W的机器才用一个pq3230.应该是llc的,还有一个hp的服务器电源1200W用的也是一个非常小的磁芯。是全桥移相的。
做个标记. 到时用得上.
我的点评在右方40%的位置左右,中间了,或者查看612帖直达。
输入输出条件,频率,能否过认证?干扰,成本好多要考虑的哟!
疯狂。
你这个跟我测试的半桥电磁炉波形一样的
牛。有没有1400W的实物?
出售直流断路器出售直流断路器,数量2个 型号S5-06304PROKU 需要可以联系,价格美丽 ,电话18130331183 触摸屏控制器信噪比各方面相关知识解析方案触摸屏控制器制造商经常拿各种规格和标准来使自己的产品与众不同。其中最常提到的就是信噪比(SNR)。然而,当噪声存在时,即使数字上看起来不错,也并不意味着SNR就是一个很好的系统性能指标。这篇文章将讨论 [开关电源]开关电源电路刚刚接触开关电源,请教一下图中开关电路的工作原理,谢谢。 看到了桥式整流电路P1, P2 应该是这个电源的关键器件, 你应该找到这个器件的手册, 好好研究它不过, 之前你还得先好好学习一下开关电源的原理.这个书籍就很多了, 网上可以直接下载airwill 发表于 2018-4-11 20:41P1, P2 应该是这个电源的关键器件, 你应该找到这个器件的手册, 好好研究它不过, 之前你还得先好好学习一下 ...P1,P2是两个接口,连接的是一块单独的控制板,上面有UC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