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下图,请问如何选取R5,R3的值? 因为我看开关电源ic的规格书,上面说流入fb脚的电流大于49uA时,开关电源断开。 然后我就纠结了,究竟光耦两端电压为多少时(这个电压影响到光耦的IF,进而影响到光耦次级电流,而且这个关系不是线性的!不知道怎么确定。 ),达到开关电源断开的临界值呢?并且,fb引脚本身是有电压的吗?不然就算光耦导通了,哪来的电动势去产生电流给fb脚呢?难道光耦自己会产生电流? 还有就是TL431的问题,我只知道根据Vref 计算输出电压,而且TL431规格书上的参考电路都是Vk 和Vout连在一起的,这电路里面没有连在一起,我就不知道怎么去分析了Vk了。 。 。 本帖最后由 yonghuixi 于 2017-2-17 11:30 编辑 PC817是线性光耦,这个关系应该手册中会有图,关于fb pin是否有电压的问题不好说,我理解,光耦导通是是靠感光管的光电流,不应该是fb pin的电压。 另外,光耦的暗电流,需要关注,pc817 max 10-7A yonghuixi 发表于 2017-2-17 11:28PC817是线性光耦,这个关系应该手册中会有图,关于fb pin是否有电压的问题不好说,我理解,光耦导通是是靠 ... 我刚刚仔细看了一遍规格书,大概搞清楚了,温度25度时,pc817在Vf=1到vf=1.5的变化区间,对应的If值从0变化到200ma,典型值为20ma。 然后再看Vce和Ic在If等于20ma时的曲线关系,发现即使Vce等于0时(即我这种连接状态),Ic变化特别迅速,所以大概取一个估值计算即可。 我打算取1.2v,20ma来计算反馈 搞清楚了!TL431的拓扑图如下,电路实际上是取Rref的值为反馈的,内部有一个比较器,当Rref大于内部基准电压2.5v时,三极管导通电流快速增大;当Rref小于内部基准电压2.5v时,三极管导通电流快速减小;回到电路中,比如12v升为13v时,Rref大于2.5v,此时三极管导通电流增大。 流过光耦的电流增大,产生反馈,开关电源关断,拉低12v,反反复复,使得输出在12v附近微小波动。 因此,R3的取值其实无所谓,只需保证不要太大使得流入光耦电流太小,不要太小使得烧坏光耦,就行了。  
红外动目标识别跟踪系统的DSP+FPGA实现与通用集成电路相比,ASIC芯片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可靠性高等几个方面的优势,而且在大批量应用时,可降低成本。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是在专用ASIC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它克服了专用ASI PD18W 反激电路 EMC整改分享。芯片:ME8165G+ME84PD18W,EMC整改历程,希望能给朋友们有所帮助。EMI分为传导与辐射两部分,对于EMI解决方案,相关理论书籍也很多,作为一位电源产品开发工程师,即使你看了很多EMI处理方面的书籍,但碰到 Microchip推出3kW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阵列产品,实航空航天系统依赖于引擎控制单元、环境控制、仪器和执行器中的数字和逻辑功能与电路才能完成关键的工作。数据中心、5G 基础设施和通信系统同样依赖于复杂的电路,而这些电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