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技术风向标

【我是工程师第二季】75W LED电源&300W通用型电源(本例以蓄电池充电器)设计

时间:2018-03-21  来源:扁平线圈电感厂家  点击:

本贴将设计两款产品:

第一款:75W LED DRIVER

第二款:300W lead-acid charger (从实际的市场角度出发,对一般性公司而言,大功率电源的量相对较少,因此需要考虑其通用性,设计为通用型电源)

75W LED DRIVER 参数:

INPUT:90-264VAC 50/60HZ PF>0.9

OUTPUT:75V1A

EFFICIENCY(TYP.):>90%

1. 方案选定

21世纪以来,PSR的问世,其电路简单,有助于提高电源的功率密度&降低产品失效率;且性价比高,因此受到很多工程师以及企业的青睐。

随着市场的需求,PSR的功率越做越大,从开始的10W,20W,30W,到后来的60W,100W。

本例决定采用PSR方案

但现在各厂商的PSR蕊片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不是很完美。SY5800是最先一批的有源功率因数控制,原边反馈蕊片,单片效果不错,但受到很多参数的影响,量产一致性不高,且驱动能力不够强,对75W功率来说,NG掉。OB3330,单片效果不是很好,外围器件相对较多,但其封装做得不错,量产一致性较高,对50W以下还是可以选择,对于50W以上,变压器反射电压必须拉高,CBB必须加很大,以减小峰值电流,从而提高效率,否则低压输入时的效率不能接受!对于MOS管更是一种残酷的考验!同样驱动能力一般。SO,对于本例75W而言,NG掉。

RT7304可以驱动20A的MOS(大部份厂商的,为什么要说大部份厂商呢?MOS管是电压型驱动器件,为什么要提到驱动电流呢?因为驱动电流的大小与MOS管寄生参数结电容有关,即需要给MOS管的结电容充放电,当然就需要推拉电流了,而各半导体厂商的结电容是不一样的)

其单片效果相对不错,量产一致性不是很好,但也不会太差,量产电流精度做5%还算可以,最多1/1000的电流超标率,电流精度3%,大约20/1000的超标率。且其电路结构与其它同款蕊片对比更简单,不需要外部电路检测控制PFC,内置到了里面。VCC电压范围宽,不需要线性稳压就能实现较宽的电压输出,蕊片价格更便宜!

性能方面比较了,综合评估选择RT7304

最后要考虑器件的可采购性和可替换性,替换的蕊片是没有,RT7304长期有库存,公司规模较大,这方面没问题,那么方案就确定了!

先查看RT7304 IC SPEC的详细参数

RT7304 IC SPEC.pdf

从IC SPEC中可以看到,RT7304是一颗有源功率因数控制,原边恒流控制蕊片,具备LED短路和开路保护,过温保护,VDD过压和欠压保护。

QQ图片20160327132725

电路方框图:首先启动电路与零电压检测输出端加至乘法器,再输出到PWM发生器,再经过放大输出驱动外部MOSFET,电流取样电路加至CS引脚,经过前沿消隐,加到恒流控制,恒流控制输出与锯齿波发生器比较,输出一个比较得出的锯齿波加到乘法器,再加至PWM发生器控制振荡频率和占空比。COMP引脚是运放的反相端,运放反相输入端检测,速度快,但会产生相移,所以需要外接RC进行相位补偿,保护电路加到乘法器输出到PWM发生器,控制PWM ON/OFF,VDD给蕊片提供工作电压,以及输入到过压和欠压保护电路运放的同相端与反相端比较实现保护的目的,同时经过内部电路输出13V给驱动放大器提供电源电压,从而驱动外部MOSFET。ZCD的基准电压为2.5V,CS峰值电压为1.5V。蕊片就介绍到这里,不然大家会以为我是推蕊片的,这里只是教会大家看方框图,以及了解蕊片的基本参数,才能对后面进行设计!我也和立琦没有任何关系的哦!

没人顶,自己顶一下,由于时间不多,没画SCH,先直接画PCB,对于有经验的人来说,如果有把握,可以先画PCB发出去打样,再设计变压器打样,再画SCH,电子物料请购,出BOM,这样一个项目下来,时间没有浪费,缩短研发周期。当把后面的步骤完成,前面的物料就都快回来了,就可以焊样调试了。对于新手而言,是要安正常步骤来,先SCH,选择变压器并设计是否是行,再PCB,再出BOM,等待物料回来,再焊样调试

条件有限,考虑到散热片打样的困难性,以及考虑到量产后的可采购性困难,决定采用成品的散热器,在网上找到了一款表面积为165*25*1.5mm的散热器,经计算与经验,确定可行,经过三个小时的奋斗,PCB Layout完成

1

2

3

4

考虑到通用性,放了两个变压器和两个散热器封装,这样做小功率时就可以用小的散热器和小的变压器,可选用的变压器PQ2620,2625,3220,3225

PCB Layout注意事项:

1. 保险丝前与任一一点的距离大于2.5,3.0,3.2,3.5,4.8mm,根据不同的安规条例,需求的距离不同,我们通常选择3.5,这样前面那一些都符合了,4.8为UL1310标准,太宽了,这里不考虑1310。PSE,UL1310都规定保险丝过后也是需要足够的爬电距离,通常留2.5mm,但其它的不做要求,所以这里不考虑。但必须考虑对了高压部分的安全距离,通过计算,高压部分与其它点之间至少要留1mm以上,否则会出现打火短路的现象。

2. EMC滤波器应该尽量避免靠近变压器,因为外壳尺寸太小,放不下,所以这里不过EMC,没有装。但不影响讲解。

3. 要过传导,DB1整流后需加CLC或LC滤波,由于是单级PFC,峰值电流很大,滤波电容很小,由于电感的作用,会在开机瞬间产生一个很高的电压,叠加到MOS管上,这样MOSFET有击穿的危险,所以需要在CLC后面加个RCD突波吸收电路,抑制电压的突变。这里没有加差模电感,所以不需要。

4. 大电流环路面积应该越小越好,且走线尽量的粗

5. 变压器地到输入滤波电容的走线应该尽量的粗,且越近越好。那把变压器地放在2脚走过去,这是最理想的,但这里变压器地是在6脚,绕了一圈回到电容,是因为考虑到变压器的绕制工艺,绕线会交叉,需要套套管,增加了变压器的成本,加之这里不过EMC,所以这样走的。所以在开关电源里永远没有绝对的答案,一个词是用得最多的,叫“折中”,这里就考虑到了变压器成本和EMC性能的折中,选择了变压器的成本。当你真正的把折中这个词熟练运用到电源设计的各个部分(比如变压器设计),你就是一个合格的、实用的工程师了。

6. 从MOSFET漏极到变压器的走线应该尽量短,走线够用就行,不要太宽,因为这里是一个最大的辐射源,但考虑到散热和可靠性方面,我选择了走线面积尽量的大,这里又是折中,如果安全都没有了,还谈什么EMC,谈什么性能,都没有意义了。当然我这里是不过EMC,如果过的话也可以适当的折中平衡。又一次证明了没有标准的答案!

7. 蕊片的VDD和GND应该尽量靠近VDD电容,且经过VDD电容再回到输入电容。这样蕊片就不易受到干扰。

8. 这里是原边恒流控制,电流取样电路与蕊片CS检测的走线应该尽量的短。

9. 初级到次级的爬电距离和空间距离,根据各安规条例来定,各不相同,本例需通过3.75KV AC测试,留8mm以上

10. 空间允许的话,在变压器中间以及在输出电解电容下面开孔,以利于散热。

11. 后焊的焊盘应该开破锡槽,使在过波峰时,不把焊盘堵死了。

12. 符合走线规则的前提下,贴片器件尽量朝一个方向,实在做不到一个方向的,贴片间距拉开点(如本例的VDD电阻和VDD电容,因为VDD电容离蕊片VDD和GND越近越好,所以选择不朝一个方向,但把器件间距拉开点,上锡肯定不是问题),高的贴片器件与平行的器件距离应该尽量拉开点(如本例的VDD二极管和RCD吸收二极管),有利于上锡。

13. 焊盘间距离尽量留1mm以上,避免连锡。

14. 输出二极管如果立插的情况下引脚折弯的方向最好与本例相同,以利于散热,平插的情况下应该不插到底,可以K脚,量小厂商不原意K脚,可以人工控制,这个不难。变压器到输出二极管的走线跟MOSFET-D到变压器的规则相同

15. 走线宽度不小于0.3mm,尽量在0.4以上,走线与焊盘间距0.35mm以上,焊盘孔到板框或任一开槽部分&孔与孔之间的距离应大于1mm,两相连焊盘也尽可能留1mm避免堆锡(当然这不是硬性要求,只是可以考虑到总是好的)

以上都是一个优秀工程师应该具备的,这些均是我从事电源行业数十载的个人实践经验,仅供参考,如有不对之处,欢迎吐槽

干货贴,打赏打赏,要继续加油了~ 木有人顶,来点更新的动力 谢谢娜娜的打赏 顶楼主 大牛,你怎么学的啊 楼主厉害!顶起! 有没有关于各种认证的安规要求的资料共享一下。谢谢 你的封装真漂亮 我觉得设计电路,不能说是新手就要先画原理图,首先你先画PCB就是一种不正常的设计流程,这是事实,还要美其名曰到老手可以不用先画原理图,我只是发表我的看法,我做电源也很多年了,我习惯性的先搞原理图。做设计就要谨慎 一步一步来,个人观点,没其他意思。首先你发帖让大家学习,精神可嘉。值得学习。 干货,顶起来

变压器设计:

设计前考虑:输出二极管压降问题,耐压越高,正向压降越大,损耗越大;

要想选用较低耐压的输出二极管,反射电压就要升高,从而频率需要增加或变压器绕组圈数需要增加,从而导致MOSFET损耗增加或变压器

铜损增加。

而低的输出二极管耐压,会使MOSFER V_DS 电压增加,MOSFETV_DS 过高,箝位电路需要吸收损耗的能量就越大,以使MOSFET耐压

满足要求。

变压器铜损和磁损的折中考虑,变压器圈数增加,铜损增加,磁损减小。

以上这些问题做好折中的考虑,开始下面的设计

设定:效率η_min=88% 反射电压V_ro=103V 频率f=40KHZ 输出二极管Vf=1.7V 变压器初次级峰值电流传输比TR=90%

1.Vin_min=90*1.414=127V

2.Vin_max=264*1.414=373V

3.输入功率Pin=Vout*Iout/η=75*1.1/0.88=85.23W

4.初次级砸比N=Vro/(Vout+Vf)=103/(75+1.6)=1.341

5.占空比Dmax=Vro/(Vro+Vin_min)=0.447

6.最低输入电压峰值与反射电压的比例

KV=Vinmin/Vor=127/103=1.237

KV1=0.5+0.0014*KV=0.5+0.0014*1.237=0.502

KV2=1+0.815*1.237=2.009

6.原边峰值电流Ippk=(2*Pin*KV2)/(Vinmin*KV1)=2*85.23*2.009/(127*0.502)=5.362A

7.初级电感量Lp=Vinmin*Dmax/(Ippk*f)=127*103/((127+103)*5.362*40)=265uH

8.原边电流有效值Iprms=Ippk*√(KV1/(KV2*3))=5.06*SQRT(0.502/(2.009*3))=1.547A

9.次级峰值电流Ispk=Ippk*N*TR=5.362*1.341*0.9=6.47A

10.次级电流有效值Isrms=Iprms*N*TR=1.547*1.341*0.9=1.867A

11.变压器磁蕊体积Ve=0.6*(2+r)²/r*Pin/f=0.6*(2+2)²/2*82.23/40=9.8676cm³ 查表PQ3220 Ve=9.42cm³ 比计算值略小,但以经验,够用了。

式中0.6为系数,根据电源工作温度,变压器绕组结构来确定0.5~0.7之间,r为电流纹波率,即电感交流分量与直流分量的比值, BCM模式=2。

这个参数后面有时间再讨论。

12.原边最少圈数:查表Ae=170mm² 设最大磁通Bmax为0.3T

Np=Ippk*Lp/(Ae*Bmax)=5.362*265/(170*0.3)=27.88T

13.原边线径Dp=2*√(Iprms/(3.1416*Ap))=2*√(1.547*/(3.1416*4)=0.7mm Ap为电流密度4-10A/mm² 根据工作温度,绕线长度选取

次边线径Ds=2*√(1.867*/(3.1416*6))=0.63mm

然而此铜线线径并不一定能够实用,必须考虑集肤效应,即频率与电流穿透铜线深度的关系

从下图中可以看到当频率为40KHZ时,穿透深度为21#线,频率为100KHZ时,穿透深度为25#线,如果当上述计算结果不能满足要求时,需采用多股

并绕的方式。

将上述线径改用多股方式:Dp=0.7mm=2股0.5mm Ds=0.63mm=2股0.45mm

QQ图片20160402185324

QQ图片20160402165540

14.绕线实际验证:PQ3220槽宽9mm 考虑偏差,设为8.9mm

Dp 圈数/层=8.9/Dp*2=8.9/(2*0.55)=8 需绕层数=Np/8=28/8=3.5层需绕4层,采用三明治绕法,先绕8+8,后绕7.5+7.5(是双线并绕,所以可以有0.5,后面二层槽宽为8.9-Ds=8.25mm),实际Np=31TS

15.次级圈数Ns=Np/N=31/1.341=23TS

Ds 圈数/层=(8.9-Dp)/Ds=(8.9-0.55)/(2*0.65)=6.4由于只有双线并绕,小数点后小于0.5,固省掉 需绕层数=Ns/6=23/6=3.83层 绕4层,可以绕24TS,固改为24TS或增加线径,用两股0.5mm,刚好4层。这样绕平有利于后面的绕组绕线。增加圈数会使砸比减小,初级峰值电流增大,次级峰值电流减小,固要平衡好,这里选择增加线径。

16.辅助绕组圈数,蕊片欠压锁定电压Voff=9V,最高工作电压25V(OVP27V),输出电压为40-75V,Vaux=Voutmax/Voutmin*Voff*1.2=75/40*9*1.2=20.25<25*0.85,可满足要求。

Naux=Vaux*Ns/(Vout+D_out_vf-D_aux_vf=20.25*23/(75+1.7-1)=6.15T

取6T Vaux=6/23*(75+1.7-1)=19.75V Vaux_min=6/23*(40+1.7-1)=10.6V<9*1.2,比要求值略小,不理想

取7T Vaux=7/23*(75+1.7-1)=23V>25*0.85 验证也不通过!

相比后者严重超标,决定选用6T,要求10.8V-实际10.6V=0.2V 相差很小,将就吧!电压范围太宽了,不然要加线性稳压,增加成本了!其实对于1A的输出电流,会在次级绕组上产生压降等等一些寄生因数,会耦合到辅助绕组,Vaux电压会上升,实际可以达到10.8V,这是交叉调整率的问题,这里不讲解,有想知道这方面的可以提问

打字好辛苦!

一个人在讲,好寂寞滴

现在要求输出1.1A,那更改相关参数为

QQ图片20160404194724

单级PFC变压器设计工具,提供大家下载

Design tool for singlel stage Flyback PFC.xlsx

由于需要多个,甚至几十个电源同时启动,需要增加NTC电阻;要求增加热敏电阻。

PCB Layout ,器件总算挤下去了

更新的PCB图

QQ图片20160404202457

原理图

QQ图片20160404200615

IMG_20160401_125016

IMG_20160401_125306

IMG_20160401_125348

IMG_20160401_165334

IMG_20160401_170055

QQ图片20160403201115

好清淡

有时间再去抓波形图上来,一个星期的时间,这个项目基本完成了!

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提问和讨论

IMG_20160401_193345

带灯老化中ing

关于反激式变压器的设计选择方面不是很了解,原本反馈和副边反馈设计的变压器参数应该也是会有差异的吧。有什么资料或什么书可以去学习。

楼主辛苦了!

请教一下 公式中KV1,KV2是怎么来的?各表示什么

最近比较忙,停留了许多天。

先来回答33贴Y先生的提问。

关于KV1和KV2,首先从基本的角度来看,常规的反激DCM模式的峰值电流是IPPK=2P_IN/V_IN_MIN,而本例从初级峰值电流的式中可以看到,在分式的两边各乘以KV2和KV1,那么初步的可以确定他是一个系数,是一个通过积分运算得出的系数。而这个究竟是一个什么系数?下面再来推导。

上述这两种变换器的峰值电流计算公式不同,那么就可以确定他们的工作方式也肯定不同,要了解KV1和KV2就必须先了解变化器的工作模式。

首选常规反激变换器MOSFET的ON/OFF受固定时钟信号的控制,而本例PWM控制没有固定的时钟信号。

从3贴的电路方框图中可以看到PWM脉冲发生器还受到ZCD的控制,即零电流检测。当MOSFET ON,初级电流上升到CS压降为恒流控制基准电压时,PWM脉冲发生器R-S反转,MOSFET OFF,ZCD检测到辅助绕组上的电压下降到ZCD的基准电压时,MOSFET才会再开启,也就是说要等到磁芯完全退磁后MOSFET才会再开启,因此被强迫工作于CRM(临界模式)。

从电路方框图中可以看出,乘法器的输入端为启动电路和ZCD输出,启动电路输出为整流后馒头状的正弦波,因此乘法器输出也为馒头状正弦波,输出至PWM脉冲发生器,再脉冲发生器输出放大驱动外部MOSFET,从而使电感峰值电流波形跟随输入电压波形,即也为馒头状正弦波。

360截图20160417172242253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CRM的Ton是固定的,但Toff是变化的,因此占空比D是变化的。因此需要计算每个周期的输出功率,通过把馒头波积分可以得出结果。

360截图20160417180329701

变压器设计中的KV1和KV2为了设计的简单易懂,直接填写了KV1和KV2通过积分运算得出的数值。

可以详细列举下kV1和KV2积分过程和结果。 积极参赛 加分加分~~ 另外高亮喽~~ 楼主加油

RCD钳位电路设计

360截图20160407122622374

360截图20160407122810379

CS电阻设计

360截图20160407123129205

360截图20160407123058526

360截图20160417182659665

通过更改变压器参数,输出整流管由SF38*2PCS 改为SF56*1PCS,效率上升1个点,230V满载效率为92.3%,115V满载效率为90.8%

看看300W的

排长

你看了什么书,这么牛逼,给小弟弟,推荐下,谢谢

这些都是靠经验的积累,自己的钻研,是书本上没有的。至于书本推荐,首先我觉得这方面的书籍都是大同小异,差不多。如果一定要推荐的话,对初学者而言推荐《精通开关电源设计》,个人认为,比较简单易懂,讲解详细。 好久没来了,最近比较忙,一连做了5个项目,在接下来的近半个月的时间里,讨论300W铅酸电池充电器

首先上传一张上案最新的PCB图,考虑到还有个同功率铝壳的,为解决库存压力,将两个产品的PCB等除结构外的所有器件共用,大大的减小了库存压力,以及产品管理的方便性。同时降低了研发成本,只需要开一个PCB模具,只需要一套钢网!铝壳的PCB尺寸是38*90mm,此案塑胶壳的PCB尺寸是46*77mm,为了共用,PCB尺寸取最小宽度38mm,取最小长度77mm,即38*77mm.

QQ图片20160517142320

附带一个不属于本贴的,最近开发的60W调光电源赏析,PWM和线性调光可选。

QQ图片20160517143335

排长有什么联系方式么

我想问一下。75W你的变压器漏感有多大?在220V由于漏感引起的损耗有多少?感觉吸收电路功率不太够啊 漏感在10uh左右,引起的尖峰并非像我们计算的那样,要通过实际去测量并调试的,RCD的电压在160V的样子,电阻上的损耗等于160*160/100=256W,用的是1W的电阻,当然够了

有两个疑问,请教

第1帖中,对于50W以上,变压器反射电压必须拉高。反射电压必须拉高有什么好处?

第54贴中,损耗功率256W>1W , 1W的电阻怎么够了呢?

256mW,不好意思 拉高,死区时间小了,占空比大了,初级的峰值电流小了

谢谢连长解惑,如下图,就是死区时间,还是不清楚

1.这个反射电压,它拉高,为什么死区时间就会变小

2.反射电压是设计出来的呢,还是怎么来的呢?怎么来拉高反射电压呢?

009

精彩~给力!

大电流电感

TPS53355环路测试方案目前使用TPS53355作为电源方案,公司要求对电源进行环路测试,测试方案为在R1前设置一个5.1ohm电阻作为注入电阻,但注意到C1、C2、R7同样组成了反馈回路的一部分,所以我想知道该注

mosfet的并联驱动问题请问用一个驱动芯片来同时驱动两个并联的mosfet(mosfet的型号是IRFP4468PbF)时,应该怎么选择驱动芯片?最好还能画出驱动与mosfet的连接图楼上直接PIN对PIN并起来既可,不需要增加

基于大规模RF集成减少手机线路板面积和功耗的解如今的无线设备中,线路板上一半以上的元件都是模拟RF器件,因此要缩小线路板面积和功耗一个有效方法就是进行更大规模RF集成,并向系统级芯片方向发展。本文介绍RF集成发展现状,并对其中一些问题提出应对方法

注塑加工厂


上一篇求无线电能传输装置接收端不能带负载原因及其调谐振方法

下一篇依据所知条件仿制产品(电感)


  
  温馨提示
网站首页 | 产品展示 | 科技前沿 | 行业资讯
本公司专业研发、设计、生产、销售贴片电感、插件电感、功率电感、大电流电感、扁平线圈电感、一体成型电感。
专业电感生产制造商,品质优异、交期快。
在线客服
热线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