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运动控制 由于机器人的动作较复杂,多数吊臂式巡线机器人采用多电机驱动方案,即用6个电机实现摆动吊臂与行走轮转动。这种方案机器人较为灵活,但多电机增加了机器人的重量,不利于机器人自身平衡。本文用2个电机实现需要的动作,通过3个电磁离合器与图2中的电机1配合控制三个吊臂的摆动,用电机2控制机器人行走。为了增加检测的灵活性,在机器人上增加了两个可升降的传感器支架,分别用电机3和电机4带动。驱动框图如图3所示,用SiliconLab公司的高性能单片机C8051F047和H桥组件LMD18200T来驱动电机。LMD18200T是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NS)推出运动控制专用H桥组件,内部集成了CMOS控制电路和DMOS驱动电路,峰值输出电流高达6A,连续输出电流3A,工作电压高达55V,具有温度报警和过热与短路保护功能。本文所选电机的连续堵转电流在3A左右,因此选用LMD18200T芯片可以满足使用要求。  电机1与电机2使用数字PID算法调速。数字PID算法是一种常用的控制算法,由等间隔时间光电编码器的数值与给定的速度值进行比较,通过PID算法,改变C8051F047的PWM的占空比,实现电机的闭环控制,即:  (1)其中Kp为比例系数,Ki为积分系数,Kd为微分系数,T为采样周期[3]。电机3和电机4只用来控制支架升降,对速度无具体要求,因此只需采集编码器脉冲数。 3.1.3 数据传输 机器人爬行时,要将自身状态信息、采集到的数据、抓拍的图片等信息发送给监控系统;而在特殊情况下,监控系统也要向机器人发送指令,这就需要在两者之间传输数据。设计传输距离<2Km,本文使用一对无线数传模块SRWF-108完成此功能。机器人本体的SRWF-108占用PC104上的COM1端口[4],波特率9600bps,8位数据位,共有状态帧、指令帧和文件帧三种格式。 3.1.4电源设计 巡线机器人在高空作业,只能使用自备电源。本文使用4节12V铅酸蓄电池,由B1205S、B1212S、LM2678等电源转换芯片得到系统需要的+12V,±5V等电平。为了保证机器人有充足的能源,有必要监控电池电量,本文使用DS2438Z芯片,DS2438Z芯片是DALLAS公司推出的新一代智能电池监测芯片,具有功能强大、体积小、价格低廉等优点,并且用1-Wire总线传输数据,硬件接线简单,可用来检测电池温度,电压剩余电量等参数。当发现电池电量不足时,机器人本体会向监控系统发出报警,提示更换电池。  3.1.5 控制系统的软件 PC104控制系统的软件用C语言编程,开发周期短,效率高。程序需实现数据采集、系统状态检测、串行通讯、动作输出、故障处理、异常情况处理、电源监测等功能,其程序流程图如图4所示。与监控系统的数据传输可以采用查询或中断方式,查询方式的优点是编程容易,但会占用较多的系统资源,中断方式则与之相反。机器人除了要进行串口通讯还要完成电机控制、故障处理等功能,因此查询方式不宜使用,本文使用中断方式。初始化COM1和COM1中断处理程序[5]如下: voidInitCOM()/*初始化COM1串口,设置串口参数*/ {outportb(0x3fb,0x80);/*将设置波特率*/ outportb(0x3f8,0x0c);/*波特率9600*/ outportb(0x3f9,0x00); outportb(0x3fb,0x03);/*8个数据位,1个停止位、无奇偶校验*/ outportb(0x3fc,0x08|0x0b);/*设置MCR*/ outportb(0x3f9,0x01);/*开中断*/} voidinterruptfarasyncint() {charch; ch=inportb(0x3f8);/*ch为接收到的字符数据*/ …………} 3.2 监控系统的设计 监控系统用VisualBasic6.0软件开发,VB具有面向对象的可视化设计工具、事件驱动编程机制、强大的数据库操纵功能、Active技术以及应用程序集成开发环境等优点。根据机器人系统的要求,采用模块化思想开发了较完善的监控系统,其可扩展性较强,具有电池电量监测、运动状态监测、线缆故障数据库查询、手动自动切换等功能。能将输电线的故障信息保存在Access数据库中,并对故障类型、时间进行查询。 4.结束语 本文提出了一种以PC104模块为核心的机器人控制系统,解决了机器人的自主越障问题,并能识别部分线缆附件,进行无线数据传输,检查线缆状况等,为高压输电线的自动检测提供了便利。
LED显示屏控制技术LED 显示屏需要基于专用集成电路(ASIC )的控制系统进行控制,美信(Maxin)、安捷伦(Agilent) 和东芝等公司是世界上LED显示屏控制ASIC的主要制造商。除了LED显示技术本身的发展 利用C语言对FPGA计算解决方案进行编程方法介绍硬件设计者已经开始在高性能DSP的设计中采用FPGA技术,因为它可以提供比基于PC或者单片机的解决方法快上10-100倍的运算量。以前,对硬件设计不熟悉的软件开发者们很难发挥出FPGA的优势,而如今基 电力线通信技术原理及应用 4月08日 第三届·无线通信技术研讨会 立即报名 12月04日 2015•第二届中国IoT大会 精彩回顾 10月30日ETF•智能硬件开发技术培训会 精彩回顾 10月23日ETF•第三届 消费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